预估游客人数: | 20人 | 26人 | 38人 |
陈剑声连当即展开,以1排攻击前进,2、3排为预备队,攻击排跃进至太子岗下,岗上日军未作抵抗即撤回四方山。太子岗是座石岗,表面仅一、二寸泥土,不利防守,四方山日军的轻重机枪子弹倾泻过来,数名士兵伤亡。下午3时半,又有1架日机飞临上空,对陈连猛烈扫射,不及20分钟便伤亡官兵20余名,第2排排长陈志诚大腿中弹骨折。傍晚,谭伯臣营长来到太子岗与陈剑声研究,认为太子岗处在四方山火力控制下,要固守此线只有迅速夺取四方山。次日天亮,中国军队以迫炮猛轰日军阵地,并以轻重机枪压制日军火力,担任主攻的8连飞快通过200米狭长地带,于7时半攻至四方山脚,轻易冲上山顶。原来日军无意抗击,在中国军队炮轰时,便向东转移至另一高地。
陈连占领四方山后,营部抽调部队运送材料,全力构筑四方山阵地,数日之后即成为一个坚固据点,与磨基山以西之日军据点对峙。同时,团部派出另一个营占领四方山南侧若干高地构成据点,控制数公里地带。师部则令307团由联棚河起,与308团太子岗衔接向北延伸,占领绵亘数公里之主要高地固守。不到十天,全师即建成较为坚固的防御阵地,将日军压迫于不及5公里之江岸边,两军遂在宜昌城周边对峙,一时战局趋于稳定。
7月2日以后41师防务移交44师和第8军103师,我军后撤至附近石门冲(泉水村)、杨家棚(楠木溪村)、黄家岩(文佛山林场)、黄家棚(黄家棚村)、偏岩子(偏岩村)、上紫阳、石门(牛扎坪村)一带筑阵地驻守,敌人则由早渊四郎的第26旅团属下的第58联队驻防,于江南岸大峰坪(宜都渔洋溪村)、荆门山(艾家镇柳林村)、将军帽(艾家村)、王家大包(双溪村)、五龙口西武当庙、磨基山、赵家岭、巴王店、点军坡、翠福山、紫阳一带,筑阵地与我26军对峙,防我军反攻。这时的姜孝(现点军乡)、五龙(现联棚乡)等乡呈半沦陷状态。
但第六战区对宜昌日军番号尚未查明,战区长官部令位于前线的103师尽快查明上报。1940年8月下旬,师部令307团、308团各派小部分完成此项任务。恰巧此时磨基山日占区一农民趁夜逃出,向308团部控诉时日军出据点奸淫掳掠、附近居民不堪袭扰,称熟悉地形,国军如果要打日军的夜袭,愿意带路前往。团长李荩萱见有了向导,立命9连连长陈剑声率部捕获至少1名日军俘虏回来。陈剑声带回向导,在全连挑选班长、老兵组成突击班,令第1排排长杨顺和任班长,分成4个小组,每组3人,于黄昏时分出发,直到午夜才看到磨基山麓灯火,向导说鬼子就住在那里面的大蓬棚里。在陈剑声指挥下,杨排长令多数士兵随他向门窗内投手榴弹,然后冲入棚内,以大刀、梭镖乱砍乱捅。
此时一个日军从棚内逃出,仓皇间被门外守卫的中国士兵用梭镖刺倒。另有数名中国兵上去将他按住,从头到脚套上麻袋。日本兵拼命挣扎,突击队战士用刀背砍其颈部,使他老实下来。这时山上日军向山下盲目射击,同时东南侧响起紧急集合哨音。陈剑声急令全班战士带着俘虏撤离。这场袭击前后仅用了四五分钟。突击班回到四方山已经天亮,急将麻袋内早已死亡的俘虏拖出检查,发现其裤腰右侧缀有4厘米长椭圆形铜牌,上有“十三师团北村腾部队”字样,背面则为编号,皆大喜顺利完成了任务,并估计此次袭击炸死、砍伤、刺伤日军在10人以上。
看了这个历史资料后我感到深深的震撼,我们中国能走到今天,享受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这些伟人。到今天也依旧有在默默奉献的可爱的人,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。 身为中国人应当时刻铭记这些伟大的时刻,也拍摄有《宜昌保卫战》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。
版权所有:湖北标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(C) 2014 East All Right Reserved. Power by DeDe58
技术支持:织梦58 备案号:鄂IPC备20009835号